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UED星空体育 >党建动态>详细内容

奋进的党支部文明的广东科学馆——创先争优排头兵的事迹

2014-06-10 来源: 【字体:
阅读:

  广东科学馆,2011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2008-2010年省直机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广东科学馆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广东科学馆,这座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物,它丰富的内涵远远超于它的外表。广东科学馆党支部的积极工作,使广东科学馆的精神文明工作成为全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没有围墙的科学馆

  广东科学馆奠基于1956年,1958年竣工,是陶铸同志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活动而批准兴建的,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馆名。广东科学馆座落在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越秀山南麓,中山纪念堂西侧,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科技活动场所之一。

  时光进入到21世纪,相对于新建立的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馆可以展示给公众的展览和科普器材并不算多。如何实现广东科学馆新时期的工作定位,成为广东科技进步、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的助推器?这是广东科学馆新时期需要解答的课题。广东科学馆党支部积极发动党员和群众,出谋划策,努力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科学馆”。为了解决我省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没有科学馆,公众难以享受到科普公益服务的难题,决定购买科普大篷车,开始了“拆除科学馆围墙”、延伸服务对象范围的工作。每年广东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广东科学馆的展览都成为最吸引公众的亮点。这也更加坚定了科学馆的新方向、新走势,就是成为流动的科学馆,不再禁锢于一栋建筑物中,走出馆门,走入乡镇人群,把科普送到更急需的地方。


广东科学馆赴清远市清新县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图为馆长何少强代表科学馆向学校赠送科普拼图。

  走出馆门,同样也体现在广东科学馆不断丰富科普展览和巡展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在科普展览主题方面,结合当前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与中国科技馆开展主题展巡展合作项目,每年引进两个主题展项目;与省级学会合作,制作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主题展览;在科普巡展方面,在省科协科普部的指导下,上下联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巡展活动;在科普阵地和条件服务方面,积极探索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学校、社区、科技馆建立分支点,创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基地”,通过广东科学馆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把基地单位的人力和场地资源与科学馆的科普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共享平台,使有限的科普资源辐射到无限的科技教育之中,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为了进一步加强“没有围墙的科学馆”的建设工作,在科普展览部部长党员胡小清的带头下,广东科学馆对传统的略显笨重的展架进行了改造,开发出多套可拆装、适宜室内室外使用的便携式展架,使外出展览更加方便可行,大大节省了现场布展的工作量,同时又提高了展示效率。接着,围绕广东省城乡科技经济发展热点问题,积极寻求与基层科协、学会及有关部门合作,以较少的投入,编制出《环境保护在我身边》、《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等一批大型专题科普图片,同时制作一批大型科普图片资料光盘无偿提供给合作单位、基层科协印制使用,使展览部拥有全省内容最丰富的大型科技图片展览资源,成为全省公认的大型科普图片展览中心。随后,又在巡展的基础上组织了科普宣传演讲组、成立了科普小剧组、科普投影组和“流动科普书屋”等。

  “拆除科学馆围墙”得到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广东科学馆的工作如虎添翼,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让公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1年,广东科学馆被评为“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没有怨言的服务团队

  笔者在采访广东科学馆时,馆长兼党支部书记何少强介绍:“我们会场服务和技术保障的工作人员,都是需要从事一些琐碎的工作,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是功能很重要。”会议签到、茶水服务、调试音响设备、场地布置等等,每一项工作内容其实都是很重复的。看上去,这些工作似乎都很简单。实际上,就算是调试音响的音量,也有很多的讲究。然而,光是凭着一眼外观,大家并不能看到这些细枝末节处的讲究,也就容易忽视了科学馆里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心意。

  没有怨言,科学馆里的工作人员都以做好本分为自己的要求,以一颗既耐烦又平凡的心,守护着科学馆,认真做好一切看似机械模式的工作。“我们馆有很和谐的工作氛围,虽然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很无趣,但是每一个人就是抱着一种‘个人并不重要’的心态来辅助大局。”何少强说这是他最珍惜科学馆、最引以自豪的一点。当然,科学馆也通过许多方式来关怀员工,不仅每年都组织许多集体活动,更是开展许多提升员工素质的学习机会等,多管齐下保证员工的凝聚力。

  据说,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因为岗位协调的关系,被调去科普展览部。他不愿意经历巡展时会遇见的日晒雨淋,不愿意做一个帮忙抬抬东西、跑来跑去的“苦力角色”,于是对这样的工作调动感到不满意,甚至向领导反映不愿意接受调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却向领导表示感谢,因为科普巡展的经历使他受益良多。这样的转变又是从何而来?前文就曾提到,科学馆全力打造了一个流动的科学馆。流动的意义和好处在于可以把科学知识、科学的乐趣送往科普资源最缺乏的地方。“你没看见过,就不会明白他们有多开心。”一个随着科普大篷车到处跑的工作人员对笔者说,有时送科普到边远地区,全村出动来参与的,全校的学生一个挤着一个,甚至恋恋不舍离开的场景即使再常见,也总使得工作人员深受感动。“所有的辛苦和汗水,在看到那种笑脸之后,就觉得值了!”他一脸兴奋地说。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那个原本很怕吃苦的小伙子在要被调往其他岗位前,对科普展览部依依不舍。

  广东科学馆工作人员毫无怨言的工作和热情的服务,被社会认可,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分别授予广东科学馆为“广东省直机关‘三服务一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和谐创建排头兵”、“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没有止境的事业追求

  何少强馆长向笔者介绍,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三个服务”的能力,成为广东科技进步、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的助推器,广东科学馆人对事业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按照广东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意见的要求,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科学馆充分发挥科普阵地功能,搭建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积极做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六个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打造学术交流中心。近年来,“广东科协论坛”、“广东院士讲坛”、“岭南健康大讲坛”及省级学会的学术交流纷纷在科学馆举行。近年全馆共承办“科协论坛”15场、“院士讲坛”8场、省级学会等科技团体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20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60000人次,为繁荣我省的学术交流、推进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打造科普展览中心。围绕“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工作任务,科学馆积极组织开展科普专题展览活动,先后举办了《震撼与思考———地震科普全国巡展》(广州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公众安全避险逃生知识普及展览》等大型科普展览活动。近年共举办各类科普专题展览超过300场次,超过200万人次为此受到科普教育。

  三是努力打造科技文化中心。近年来,先后主办和承办了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广东科学人文论坛”、“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等活动,为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是积极打造科技会议中心。每年在科学馆召开省级学会年会40多场,科协系统会议90余场,其它省直单位科技工作会议近40场次,参加会议的人数达2万余人,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发展,对我省的科技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积极打造科技培训中心。为做好科技培训这篇文章,科学馆充分发挥其历史优势、地理优势、网络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培训理念、方式和内容,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培训、注重实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培训原则,通过策划培训项目或引进优质培训项目,努力打造全省的科技培训基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是积极建设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近年来,广东科学馆通过不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教育干部职工接待到馆活动人员要主动热情、文明礼貌、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岗位职能落实到位,坚持以人为本,温馨化服务,努力让来馆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袁隆平、钟世镇、周福霖、吴硕贤、童庆禧等院士也纷纷前来参加在科学馆举行的各种活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广东科学馆将为广东科技进步、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碑。


分享到: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Baidu
map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