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大字头条>详细内容

我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发布

2011-12-26 来源:省科普信息中心 【字体:
阅读:

  2011年12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粤府办〔2011〕88号),对“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时期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坚持服务民生、面向基层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幸福广东的工作主题,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5%

  《实施方案》提出,预计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成效,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广东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5%。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增强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方案》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注重打造广东省自身特色和品牌亮点,从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人才建设五项基础工程,以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32项重点任务和56条具体措施,并明确列出了负责实施各项重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

  为保障各项重点任务的顺利有效实施,《实施方案》对组织领导、保障条件、进度安排做了部署。确定由广东省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分工,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广东省科协充分发挥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支持本级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挥作用、开展工作。加强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研究,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和地方政府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制定促进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地方法规,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广东省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也将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省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省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开展“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推广“科学教育特色项目”和“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继续实施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广东省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创建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工业设计大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

  继续办好广东院士讲坛、健康大讲坛、岭南大讲坛、科普报告会和专题科普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和报告。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特别是在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方面,“十二五”期间,广东将深入实施社区创建10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发1000种适合社区居民学习的科普读物、创建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10000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建设10000座社区科普画廊,即“五个一”创建活动,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科普惠民水平。继续推进“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漂流书屋、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社区科普讲坛、社区科普学校等基础设施和科普活动平台,发挥其科普功能。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继续开展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等活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校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继续开展“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重点编制《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挂图、图书、展览、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推动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的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热情,把科普作品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

  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发行和使用工作。继续开展“广东科技好新闻”评选活动。统筹协调科技宣传工作,组织指导省级和地方媒体开展科技宣传,做好科技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创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到2015年,使广东省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5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0个左右,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建立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推动科普基地加强交流合作。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地方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

分享到: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Baidu
map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