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科协>东莞>东莞市>详细内容

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活动——“古树魅影 绿美新篇”系列活动开展

2025-07-29 来源:东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7月26日,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活动“古树魅影 绿美新篇——东莞市古树名木科普调查系列活动”在东莞科学馆和东莞市人民公园开展,15组亲子家庭在专家带领下,深入探索城市古树名木的奥秘,亲身体验树木科学调查全过程。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林业局指导,东莞市林学会、东莞科学馆主办,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珠江口城市群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协办。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据最新统计,东莞全市共有古树名木3520株,可谓“古树家底”丰厚。

上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曹洪麟研究员在东莞科学馆带来“东莞古树名木识别与保护”科普小课堂。近期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该片曾在东莞取景。讲座伊始,曹洪麟结合这一热点,特别提出一个历史趣题:“杨贵妃所食荔枝究竟从何而来?”他通过树木生长环境分析指出,唐代进贡的荔枝可能是四川所产,四川自古为荔枝产区,且当地木棉(别名“攀枝花”)与荔枝生态习性相似,印证适生环境。随后,曹洪麟以生动案例解读古树名木的“生存智慧”,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维度,系统阐述保护古树的深层意义。“一棵古树就是一座微型生态系统,承载着百年甚至千年的环境记忆。”曹洪麟研究员的讲解,让亲子家庭深刻认识到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活态的“历史典籍”。

树木

树木2

从课堂走向自然,亲子家庭奔赴东莞市人民公园开启“古树普查员”体验。公园内有一株超百年的非洲楝古树,位于水塘边,见证诸多变迁。在曹洪麟研究员的指导下,大家手持GPS定位仪锁定古树经纬度,用土壤检测仪分析生长环境,通过软尺、激光测距仪记录胸径、树高等数据,同时细致观察树木形态与健康状况。孩子们对发放的专业工具充满了好奇与兴奋。

除实践活动外,亲子家庭还参与了古树主题手工创作。白布袋上,树影、繁花、蝴蝶等自然元素与“绿美东莞”标语相映成趣,饱含着对古树的珍视与守护。

“古树魅影 绿美新篇”系列活动自开展以来,已形成“进校园、做实践、办展览”的立体化科普格局。活动先后走进长安中学、厚街涌口小学等5所中小学,邀请省、市林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古树名木科普知识;组建“古树名木科研小助手”队伍,引导青少年参与植物标本制作、调查报告撰写、自然笔记绘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步在莞城步步高小学、沙田镇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科普巡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更多师生了解古树故事。本系列活动线上、线下覆盖科普受众超2万人。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