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科协开展系列“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
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科协以“科普惠民、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核心,精准对接学校需求,定制特色科普课程,于10月中下旬走进区内多所学校开展“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活动邀请9位专业讲师,带来多元主题课堂,让科学知识扎根校园,探索热情浸润童心。
多元课程融合,科学与文化并重
在南海师范附属小学,广东东软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赵晓沁副院长以“药食同源”为切入点,通过枸杞、茯苓等实物观察与互动问答,让学生感知中华养生智慧;香云纱非遗课上,传承人张绍景通过宣传片和工艺拆解,揭示“丝绸中的软黄金”背后的科学逻辑与文化价值。
前沿科技与现代农业,拓展科学视野
映月第七小学两个校区同步开启科普盛宴。季华实验室马静老师带来半导体微纳结构讲座,揭秘其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简锦桐老师以《“稻稻薯”的魔法》为题,解读科学轮作模式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展现科技对农业的变革力量。
文翰小学的“AI+农业”课堂则通过案例解析与软件实操,让学生了解AI在智能育种、病虫害识别等场景的应用,直观感受“科技助农”的实效。
生活科普与趣味实验,寓教于乐
南海外国语学校和光明新城小学分别开展电力科普课程。讲师通过生动比喻和动态示意图,展示电力从发电到用电的全流程,现场演示安全用电方法,解答常见疑问,将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南畔华光小学的“魔法科学秀”成为人气课堂,激光传声、静电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六个沉浸式实验,将物理化学原理转化为直观现象,在学生惊叹中点燃探索热情。
从非遗文化到前沿科技,从生活常识到实验探索,南海区科协“科普课堂进校园”系列活动实现学校、主题、讲师全覆盖。
佛山市南海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优化科普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在科普课堂中拓宽视野、提升素养,为培育“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时代少年持续发力。

用户登录